负荆请罪故事典故_负荆请罪主人公是谁_负荆请罪意思出自哪里

负荆请罪简介 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介绍

负荆请罪简介
负荆请罪简介是这样的。蔺相如在渑池会上有功,赵王封了他一个宰相的职位。这让老将军廉颇非常不满,对别人抱怨说,自己是长胜将军,立了许多大功。蔺相如的能耐不过一张嘴而已,凭什么蔺相如的官位比他廉颇要高。廉颇放出狠话,以后看见蔺相如找个机会要整他一次。蔺相如得知了廉颇的抱怨,干脆请假,免得碰见廉老将军。
负荆请罪雕像
负荆请罪雕像
一次,蔺相如乘坐马车上街,远远地就看见老将军骑马正向自己这个方向走来,连忙命令车夫往回赶。蔺相如自己避让廉颇心平气和,可是他的手下却不甘心了。手下对门客说,他们远离家乡投奔宰相是仰慕他,可是现在蔺相如见了廉颇都要躲躲藏藏,失去了以前的风范,为什么要这么害怕廉颇。门客们想要离开蔺相如回乡。
这时蔺相如反问他们,将军与秦王谁强大?手下回答道,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接着又说,连秦王他都不怕,他怎么会害怕廉老将军。现在秦国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在军事上有廉将军支撑着,而蔺相如自己是文臣的领袖。如果文武两位重臣闹不和,只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最后便宜了敌国。蔺相如最后总结,他之所以躲着廉老将军其实是为了大局着想。
蔺相如的门客被他的话震惊了,再没不说要离开的话了。廉颇也听到了他的假想敌这番话,觉得自己因为心态的不平衡针对蔺相如那样确实不应该,差点因为自己的小心思导致国家的灭亡。
廉颇脱下了衣服,背上荆条,登上了宰相的大门。宰相见将军上门赔罪感动万分,两人真正成为了好知己,一同守卫祖国。这就是负荆请罪简介。
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
负荆请罪是战国时期蔺相如与廉颇之间发生的历史故事,除了这两个主人公,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他俩效命的君王赵惠文王。他出生于公元前308年,年仅十岁就继位称帝,前266年驾崩。
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
当时已经是战国的末期,秦国早已强大,具备攻打其他六国统一天下的野心和实力。他的父亲是上一任赵国君主赵武灵王,他也是一位明君,实行“胡服骑射”硬生生把弱小的赵国的军事力量提升了不止一个水平。而等到赵惠文王继位,赵国已经实力不弱,加上有赵奢、廉颇、蔺相如、李牧等著名的文臣武将的辅佐,所以他在位时,联合他国讨伐齐国,使赵国国力大增,阻止了秦国向西的扩张,秦国有差不多十年不敢对赵国动武。
而在负荆请罪的故事,或者说是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惠文王虽然描写不多,但也有几处可以看出他一代明君的形象特点。
比如,赏罚分明。无论是廉颇还是蔺相如,一旦立下功劳赵惠文王就为进行相应的赏赐。廉颇大破齐国,就封他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就封他为上大夫,之后完成渑池之会,就升为上卿。赵惠文王也知道惩罚有错之人,这从推荐蔺相如的宦者令缪贤说的话里可知,他曾经想要背赵投燕,后来听从蔺相如的劝阻,向赵王“肉袒负斧质请罪”,而赵王也赦免了他。
比如,知人善用。廉颇是一代名将,于是就由他率领赵国的军队。蔺相如虽然只是一个官员的家臣,但智勇双全,口才也佳,所以就命他出使秦国。
负荆请罪的故事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文臣蔺相如和武将廉颇之间有误会到和解的故事,所以也叫将相和,是流传至今最为出名的典故之一,“负荆请罪”后来也成为了成语。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蔺相如原本是赵国宦者令的舍人,就是太监总管的家臣,后来因为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件事情为赵国立下大功,被封为上卿。廉颇见蔺相如依靠嘴皮子功夫,地位就轻易地在他这个带兵打仗的将军之上,所以感到不满和羞耻,于是就表示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听说后,就一直不和廉颇相见,以生病为由不上朝,外出遇到也调转车子回避他。
蔺相如的门客见此,就来向他进谏,说:“我们是仰慕你的高尚节操才来投靠,如今你连被自己同位的廉颇羞辱都不敢回应,我们感到耻辱所以想辞官。”蔺相如解释道:“我连秦王都不怕,我又怎么会怕廉颇?如今赵国能够保全,就是因为有我和廉颇两个人在。我忍让他是不想为了个人仇怨而不顾更重要的国家大事。”
廉颇听说蔺相如的话后非常自责,赤身背着荆条,就去蔺相如的府上给他请罪。两人和解后,结为了同生共死的好友,一同为国家效力。
如今,在河北省邯郸市有一条巷子取名为回车巷,传说就是蔺相如回车躲避廉颇的地方,而在这里的巷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负荆请罪的故事。

战国名将廉颇的资料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

廉颇,这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名将,是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廉颇最高的职位是做到了相国的位子,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样有地位、有能力的名将廉颇是谁。众人所知的典故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武林军事小编向你介绍廉颇资料。
廉颇
战国名将廉颇雕像
名将廉颇简介
廉颇,本姓为嬴,廉氏,具体的出生日期和去世时间史料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出生于山西太原,刺威名远扬是从大破齐军开始的。但是赵国弱小,而齐国和秦国两个实力相当,秦国雄心勃勃想要吞并众小国,而秦国第一个进攻的就是赵。所幸的是大将廉颇屡次战胜秦军,迫使军国改变策略,与赵国联盟,并联合了其他几国的力量一起来对抗齐国。
这一次对战,齐国大败,赵国大将廉颇率兵攻入齐国境内,攻取阳晋。此次战役廉颇威名远扬,威震诸侯,一时之间成为脍炙人口的大将。后来,廉颇有相继出征,四处奔波征战,立下了破燕败魏等大功。可惜后来赵孝成王去世,廉颇遭到排挤,因为不忍受辱而投奔了魏国,但是魏国虽然留住了廉颇却并没有重用他,所以廉颇也心有不甘。
后来楚国知道廉颇在魏国,就悄悄将他接到楚国,虽在楚国担任要职,但是廉颇却心系赵国,因此在楚国也没有立下什么功劳,最后反而因为不得赵国启用而郁郁寡终。廉颇这个人最辉煌的时期在赵国,虽然后来投奔了魏国和楚国,但是都没有什么作为。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
廉颇
廉颇和蔺相如的典故图片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就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军廉颇,赵国大将军廉颇大破齐军,立下威名,从此威震四方,成为赵国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而正是因为有了成就和功绩,廉颇也渐渐傲慢起来,甚至有点自负、妒忌贤能。
所以后来才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成为知错就改的经典范例,而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友情也成为一段佳话。
廉颇因为在军事上的能力让他威名远播,成为了一名大将。之后又凭着自己在政治上的见解和能力,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官至相国。人们对廉颇的认识最多的是来自负荆请罪这个典故,而在这个故事中,负荆请罪的主人公就是廉颇和蔺相如。

负荆请罪的背景如何

负荆请罪的背景
负荆请罪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赵国。在战国七雄当中,以秦国和齐国最强,而赵国的实力在剩下的五国中也算是中流。但是就地理位置而言,赵国是军家必争之地,东西南北分别是齐、秦、魏国和匈奴。
赵国地图
赵国地图
齐国之前实力不强,但是赵武灵王在位时实行“胡服骑射”政策,士兵从穿战服改为了胡服,军队的主力也从步兵改为了骑兵,因此实力大增。到了公元前284年,齐国因为吞并宋国而实力大增,遭到了其他国家的反对。于是,秦、燕、赵、魏、韩这五个国家联合起来,拜乐毅为将,统一率军指挥,最后大破齐国。齐国至此遭到沉重打击,开始衰败。而赵国至此一跃成为东方六国中最强的国家。廉颇也正是因为在伐齐战争中履立战功而被封为上卿。
虽然赵国和秦国本来是同一祖先,但赵国挡在了秦国向东扩张的路线上,是它最大的阻碍。赵国实力一步步强大,越来越威胁秦国的地位,成为它未来争霸的潜在对手之一。因此,秦国开始寻找机会攻打赵国来削弱它的国力。但是当时赵国名将辈出,有赵奢、廉颇、李牧等,所以秦国的几次攻打都以失败告终。
除了明面上的军事行动,秦国对赵国也不断实行着外交攻势,靠阴谋来打击对方。蔺相如在场的完璧归赵与渑池之会就都是秦国对赵国的外交阴谋。因为蔺相如成功破坏了秦国的阴谋,保全了赵国和大王的颜面,因此后来被封为上卿。
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
负荆请罪是战国时期蔺相如与廉颇之间发生的历史故事,除了这两个主人公,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他俩效命的君王赵惠文王。他出生于公元前308年,年仅十岁就继位称帝,前266年驾崩。
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
当时已经是战国的末期,秦国早已强大,具备攻打其他六国统一天下的野心和实力。他的父亲是上一任赵国君主赵武灵王,他也是一位明君,实行“胡服骑射”硬生生把弱小的赵国的军事力量提升了不止一个水平。而等到赵惠文王继位,赵国已经实力不弱,加上有赵奢、廉颇、蔺相如、李牧等著名的文臣武将的辅佐,所以他在位时,联合他国讨伐齐国,使赵国国力大增,阻止了秦国向西的扩张,秦国有差不多十年不敢对赵国动武。
而在负荆请罪的故事,或者说是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惠文王虽然描写不多,但也有几处可以看出他一代明君的形象特点。
比如,赏罚分明。无论是廉颇还是蔺相如,一旦立下功劳赵惠文王就为进行相应的赏赐。廉颇大破齐国,就封他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就封他为上大夫,之后完成渑池之会,就升为上卿。赵惠文王也知道惩罚有错之人,这从推荐蔺相如的宦者令缪贤说的话里可知,他曾经想要背赵投燕,后来听从蔺相如的劝阻,向赵王“肉袒负斧质请罪”,而赵王也赦免了他。
比如,知人善用。廉颇是一代名将,于是就由他率领赵国的军队。蔺相如虽然只是一个官员的家臣,但智勇双全,口才也佳,所以就命他出使秦国。

负荆请罪的资料介绍 负荆请罪的意思解释

负荆请罪的资料
关于负荆请罪的资料是这样的,这个故事来源于史记。蔺相如因为有功被封为相国,地位更在当朝名将廉颇之上。廉颇对蔺相如非常不服气,认为他凭借的不过是一张嘴,而自己却在战场上拼死杀敌,到头来蔺相如的官却比自己更大。蔺相如得知了廉颇的心思,此后一直躲着这位将军,避免与他发生冲突。
蔺相如(左)廉颇雕像
蔺相如(左)廉颇雕像
蔺相如的门客不解,认为相国不用害怕廉颇。这时候蔺相如才向大家解释了他躲着廉颇的原因。原来蔺相如之所以不和廉颇发生冲突是为了大局着想,如果让敌国知道将相不和,那赵国就会陷入危机。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心思,觉得自己确实心眼太小,亲自负荆请罪。自此两人合力保卫赵国。
关于负荆请罪的资料不只有这个故事,还有两位主角的生平。蔺相如本来是赵国太监首领门下的一位门客,按照正常的升迁他没有机会当相国,可是当时的国家形势给了他这个机会。赵国和秦国相比实力较弱,蔺相如的出现填补了赵国外交的空白。蔺相如不仅从秦王的手里拿回了自己国家的和氏璧,还在渑池会上维护了赵王的尊严。
廉颇是赵国的名将,曾经攻取齐国的晋阳城,可以说功勋卓著。廉颇和蔺相如在负荆请罪事件后成为了好朋友,共同守卫赵国。廉颇打仗很有实力,可是在秦国的挑破离间下,赵王启用了赵括,蔺相如撑着病体劝说君王。但是赵王固执己见,导致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减,在长平一战中损兵数十余万。赵王听信了谗言不再重用廉颇,导致将军出走,抑郁而卒。
负荆请罪的意思
负荆请罪,出自廉颇与蔺相如的历史典故,原话是“肉袒负荆”。后来这四个字演变成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在说背着荆条向人请罪,用来形容主动向人道歉、认错,表示愿意接受惩罚。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负”是背负、背着的意思,比如如释重负中的“负”字也是一个意思。“荆”是荆条,是一种灌木,它的茎很坚硬,所以在古代常常用来制作刑杖。背上荆条,其实就是让对方拿着荆条来惩罚自己。需要先脱去上衣,一般还要给对方下跪。因此,这就是一种表示认错、认罚态度的行为。古时候要被刽子手公开处斩的犯人,一般也是赤膊上身,双手被绑在身后,背上也插着一个木牌,上面一个鲜红的“斩”字。这个木牌叫“斩条”,不过是后来演化出来的,周朝时不是这样的规定。所以说不定,这一方式就是从负荆请罪得来的灵感。
“请罪”表示自己知道错了,愿意接受惩罚以求对方原谅,所以这两个字是在解释“负荆”这一行为的含义。与《史记》里的原话,去掉“肉袒”前两个字而加上“请罪”两个字,就是为了让那些不清楚成语出处典故的人更容易从字面来理解这个成语。
负荆请罪这一行为除了廉颇做过,《水浒传》里的李逵也做过,但那都是古代,是那些猛将爷们才有胆子和能力做得出的事。到了后来,一般道歉认错的方式就变成下跪自己扇耳光了,而到了现在,就成了跪搓衣板或者键盘。
负荆请罪的来源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卷八十一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中写作“肉袒负荆”。文章里不止有负荆请罪,之前还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之后更有赵奢赵括父子,以及李牧等赵国大将的事迹。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这篇文章大约共有四千字,负荆请罪的故事在其中只占两三段而已。这是一篇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约占一半,而两人中又以蔺相如为主。文章第一段简单介绍了廉颇:赵国的“良将”、因为伐齐而拜上卿、勇气闻名诸侯,也点明了蔺相如的出身,一个宦官主管的家臣。
之后,司马迁花了大约一千五字,详细描述了蔺相如出使秦国时完璧归赵、以及陪赵惠文王与秦王在渑池会面这两件事情。其中虽然也有零星几句有廉颇出现,但主要是蔺相如个人的事迹介绍。这两段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蔺相如的智勇双全的形象。比如,蔺相如见秦王拿到和氏璧后不提给十五座城池之事,就以玉璧有瑕疵要指给他看为由拿回了和氏璧。再比如,蔺相如见秦王羞辱赵王,就让他击缶,秦王不肯,他就说出了让自己脖子血溅他一身的话。
文章接下去就是负荆请罪的故事,这是廉颇和蔺相如真正的接触。短短几百字,不仅交代了事情发展,还很好地体现出两人的形象。廉颇恃功自大,但知错能改;蔺相如宽容大度,公私分明,有大局观。而廉颇请罪、两人和解成为好友的结局,更是让人觉得二人惺惺相惜。

负荆请罪的寓意 负荆请罪现在的意思

负荆请罪的寓意
负荆请罪的寓意是向别人承认错误,道歉赔罪。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一直都欺侮赵国。后来赵国出现了蔺相如这样一个外交型人才,让秦国再也不敢轻视。赵王爱惜蔺相如的才华,将他封为了相国,地位远远在廉颇之上。
负荆请罪图片
负荆请罪图片
廉颇是赵国的大将军,在蔺相如还没崭露头角的时候已经是个大人物了。廉颇不服蔺相如的才干和出身,为和蔺相如同朝为官感到了羞耻。廉颇放话说有机会一定要好好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了廉颇对自己的意见后,这位新任相国立刻吩咐手下以后要躲着点廉颇。一次,蔺相如出门上街,听说廉颇就在不远处,立刻叫车夫将马车赶到小巷子里。廉颇的手下看见蔺相如这样的做派,开始嘲笑他的手下。蔺相如的门客受不了那样的羞辱,想要回到家乡去。蔺相如极力挽留门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蔺相如解释自己避让廉颇是为了大局着想,他和廉颇就像是赵国的两架马车,马车相撞,赵国的利益就会损坏。强大的秦国会很乐意见到这样的局面。蔺相如最后总结道,自己的私人恩怨最终比不上国家的利益。
蔺相如的话很快就传到了大将军的耳朵里,后者深深惭愧了。廉颇脱掉自己引以为豪的战袍,背着荆条,直至相国府邸。廉颇真诚地向蔺相如道歉,并让他用荆条责罚自己。相国扔掉了荆条,扶起廉颇。两位文武大臣齐心协力为赵国办事。久而久之,将相和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下来。负荆请罪的寓意表达了人们赔罪的真诚态度。
负荆请罪现在的意思
负荆请罪现在的意思是向人赔礼道歉。负在古代中的意思是背着,荆是指荆条,古时中的荆条是用来鞭笞犯人的工具。每打一下都能让人疼痛万分。负荆请罪就是背着荆条给人赔罪,赔罪的人愿意让别人来抽打他,是非常有诚意的非常郑重的一种道歉方式。负荆请罪现在的意思和古代的意思相差不大,都表示真心实意地认错。
负荆请罪图片
负荆请罪图片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出自战国七雄中赵国廉颇与蔺相如的典故。廉颇是赵国赫赫有名的将军,可以说是战无不胜。蔺相如因为在与秦王的见面会上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被封为上卿。上卿相当于宰相,级别比廉颇的官职更高。廉颇非常不服气非常不甘心,他向众人表示一定要好好教训蔺相如一顿。蔺相如知道廉颇的想法后,故意躲着廉颇,就连在街上遇到,他都会让车夫调头避免让廉颇看见他。
人人都以为蔺相如惧怕了廉颇,就连蔺相如自己的门客也这么认为。蔺相如对他的门客说,他都敢让秦王没面子,哪里会害怕廉颇这个赵国将军。蔺相如又说,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可是秦国现在却没有对赵国动手,这是因为赵国有他和廉颇在。如果蔺廉真得闹了起来,想必再过不久,赵国百姓就要陷入战乱之中。
廉颇知晓了蔺相如的话,见蔺相如将国家的利益凌驾于自己的个人利益上,顿生惭愧。廉颇脱下了自己引以为豪的战袍,背上荆条上门请罪。后人从这个典故提炼出负荆请罪这个词语。

负荆请罪比喻什么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

负荆请罪比喻什么
负荆请罪比喻什么?比喻向人认错赔礼道歉。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也有一个立下无数战功的大将军廉颇。因为蔺相如在赵王与秦王的会面中立下了功劳,被赵王封为了相国,地位超过了廉颇。
负荆请罪沙雕
负荆请罪沙雕
廉颇认为蔺相如不过是贫民出身,何德何能身居高位。廉颇逢人就说,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就当上了比他更大的官,如果他遇见了蔺相如,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听说了廉颇的话,之后处处忍让,甚至称病不再上朝。蔺相如怕上朝时自己站在廉颇的前列,会刺激到他,当朝引发争端。
一次,蔺相如上街,远远地看见廉颇的马车后,就让马夫走了另一条道。蔺相如惧怕廉颇的事渐渐传扬开来,相府门客受不了这样的羞辱,向蔺相如请辞。蔺相如询问他们离去的原因后苦笑不得。为了安门客的心,蔺相如举了渑池会的例子表示自己连王都不怕,又怎么会害怕大将军。蔺相如向大家说明自己避让廉颇的原因,原来他是为了大局着想。廉颇和蔺相如是赵国最重要的两个臣子,如果两人爆发冲突,想必赵国不久就会陷入战争。门客知道相国的意思后,看见廉颇的手下都绕着道走,也不管别人对他们的指指点点。
蔺相如的话很快就传到了廉颇的耳里,他觉得很羞愧。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向相国赔罪。之后两人成为了最佳拍档,共同为赵国的未来出谋划策。负荆请罪比喻那些向廉颇一样做错事的人向对方道歉。虽然不必向廉颇一样袒胸露乳背负荆条,但也需要拿出足够的诚意。负荆请罪比喻什么知道了吧。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
《负荆请罪》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的一篇课文,不是传统的记述文形式,而是以历史话剧的剧本形式出现,新颖的体裁也就有不同的教学体验。因此,有不少老师在上完这节课后都做出了自己的教学反思。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说明白点,就是老师在给学生上完课后,对这一节课的内容、过程、成果等方面的总结和反思。这一行为,以前很受那些教育学家的重视,现在许多教师也开始学会了这一点,得出了不少心得,也通过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水平。
就对《负荆请罪》的教学反思来看,老师们一般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剧本形式的课文,是新颖的,因此让学生们了解和把握剧本是课程的重点之一。所以除了讲述故事发展外,老师会给学生介绍剧本的一些常识,并且以该文为例,让他们来其中剧本的戏剧冲突。
二,课文篇幅虽短字数虽少,但人物被刻画除了鲜明的性格。因此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老师会着重让学生去把握文中蔺相如、廉颇以及门客韩勃三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并对他们进行分析和理解。
三,因为是剧本形式,所以需要表演出来才能更好地对它进行把握,也最有意义。因此有些老师会要求学生在课后朗诵剧本,甚至多人一组自己排演成小话剧进行表演。
廉颇负荆请罪
廉颇是赵国著名的将领,为赵国的国事安定做了重要的贡献。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一书中,讲诉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而负荆请罪更是用了大段的文字来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负荆请罪雕塑
负荆请罪雕塑
蔺相如之前是宦官缪贤的门客,后来被缪贤推荐给赵惠文王作为赵国的使者,带着和氏璧出访秦国。蔺相如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务,并且毫发无伤的完璧归赵。在这次事件中,蔺相如给赵惠文王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后来,在渑池会战中,面对强大的秦国,蔺相如表现的无所畏惧,处处维护赵惠文王和赵国的形象。渑池之会中,赵惠文王被蔺相如机智的才能所折服,于是封蔺相如为上卿,官位与武将廉颇同高。
廉颇得知后,心中百般不服气,他认为蔺相如一介文人,动动嘴皮就能换来高官爵位。加上,蔺相如之前还是宦官缪贤的门下客,想到这一点更是气愤不已。想到自己,常年带兵打仗,靠的都是勇猛杀敌才换来今天的成就,于是廉颇处处给蔺相如难堪。蔺相如知道廉颇的想法,也不与他争辩,反而见了廉颇就绕道而走。甚至装病在即不去早朝,避免和廉颇的正面冲突。蔺相如的门下看见蔺相如如此的害怕廉颇,心中很是愤懑。蔺相如将廉颇和秦王对比,告诉门下说,自己连秦王都不害怕,怎么会怕廉颇呢。自己绕着廉颇走,就是不想和他有冲突,现在秦国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自己和廉颇镇守赵国,要是和廉颇闹不合,吃亏的就是赵国了。门下们都被蔺相如具有远见卓识的想法所撼动。不久之后,这段话传入了廉颇的耳中,他认为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便背上荆条前去蔺相如府中请罪,随后俩人成为莫逆之交。
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胸怀宽广并且具有远见的眼光,被后人称颂;而廉颇更有知错就改的精神,在他身上将大将之风的气魄展现的淋漓尽致。

负荆请罪的体裁介绍 负荆请罪续写欣赏

负荆请罪的体裁
“负荆请罪”除了以《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古言记述文形式在语文课本里出现过,也曾经以剧本的形式出现在苏教版的小学六年级的课本中。课文删去了廉颇扬言要羞辱蔺相如的内容,只有蔺相如向门人解释原因、以及廉颇负荆请罪两幕剧情。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课文是剧本形式,开头就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出场的人物。之后的剧本中,除了正常的故事发展的文字,还有一些括号内的文字。方括号出现在每一幕的开头和结尾,括号内除了“幕启”和“幕落”外,主要交代的是舞台的布景和人物的活动。比如,“蔺相如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蔺相如在客厅踱步”等。至于圆括号内,交代的是人物说话的表情或者动作,比如“气愤地”、“笑笑”、“不解地”等。
在剧本中,有三个人物,廉颇、蔺相如以及他的门客韩勃,这一门客的名字应该是虚构的,在《史记》等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剧本通过两幕的故事,基本上只有动作与语言,就很生动地刻画出三人的性格特点,廉颇的知错就改,蔺相如的宽容大度,韩勃的冲动鲁莽。
戏剧体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比如从内容、性质来分,《负荆请罪》的剧本属于正剧;从容量大小或者篇幅长短来分,属于多幕剧;从时代性来分,属于历史剧;从表现形式来分,是话剧。
负荆请罪续写
负荆请罪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故事以老将军上门请罪而结尾。有人不满意这个结局,对故事进行了续写。负荆请罪续写的故事是这样的。下人向蔺相如报告是说廉将军来了,他一听以为将军上门来找碴,赶紧出门。
负荆请罪图片
负荆请罪图片
蔺相如还没到大门口就看见将军赤膊着身子,背上背着荆条,跪在门口。蔺相如看见廉颇这番打扮,心里已经明白了廉颇的用意。蔺相如热情地扶起了单膝跪地的将军,邀请他进屋。廉老将军起先还不肯,在蔺相如的再三游说下才直起身子进屋。
两人坐下来之后,蔺相如询问将军为什么这番打扮?将军探了一口气不好意思地对蔺相如说这次他是来向上卿赔罪的。蔺相如假装不解又问,将军有什么罪过呢?廉将军先是客气地称呼蔺相如为大人,恳切地对蔺相如道歉,希望能够得到原谅。廉颇情真意切地说,以前他仗着自己的功勋看不起蔺相如,心眼太小。得知蔺相如对门客说的话后,将军他自愧不如。如果不是蔺相如的能言善辩,单靠廉颇他自己是没有办法守护赵国的。蔺相如听了廉颇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话,连忙对将军说,赵国能够不被秦国攻击也有将军的一份功劳。如果不是廉老将军用兵如神,就算自己再是能言善辩也一定不能阻止秦国的攻击。
廉颇听了蔺相如这一番话后脸真是羞红了,比起蔺相如的胸襟,他廉颇真是太渺小了。两人至此之后一起同心协力地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因为这两人的存在吃了不少亏。这就是负荆请罪续写的内容。

负荆请罪的起因 负荆请罪的道理是什么

负荆请罪的起因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以及渑池之会两件大功,深得赵王的器重,从一个小小家臣到位列上卿,地位甚至在战功赫赫的大将廉颇之上。因此,廉颇感到不满和羞辱,于是有了之后“负荆请罪”的故事。
蔺相如雕像
蔺相如雕像
公元前283年,因为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秦国知道后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因为担心把玉璧给了秦国后对方赖账不给城池,不给秦国又怕对方撕毁合约直接攻打,所以出使秦国的使臣非常关键,最后由宦者令舍人蔺相如担任。蔺相如到了秦国,给秦昭王献上和氏璧后,见他准备赖账,就骗回玉璧威胁要撞碎它让秦王顾忌,然后又要求他得到玉璧必须先斋戒五天。期间,蔺相如派人带着和氏璧偷偷送回赵国。五天后,他又去面见秦王,与他说明情况表示愿意赴死,最后秦王无奈放其回国。蔺相如回国后被封为上大夫。
之后,秦国几次攻打赵国,在279年因为向集中力量打楚国,就约见赵惠文王来和谈。于是,蔺相如跟随赵王前往。见面双方饮酒,秦王请赵王弹瑟,赵王弹了一下。而秦国的史官当场记载的是秦王命令赵王弹。见此,蔺相如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他又威胁让自己的血溅在他身上。秦王不开心只好击了下缶。蔺相如就让赵国史官记载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大臣让赵国献上十五座城池,蔺相如让秦国献上都城咸阳。直到结束,秦国都不敢下手。会面结束,回到赵国,蔺相如因功被封上卿。
负荆请罪的道理
负荆请罪中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呢?第一从廉颇的角度出发,尽管在故事的前期廉颇是个小心眼的人,但他后来认识到了错误并及时向人赔礼道歉,可见廉颇是一个看中国家利益的人,是一个有担当的军人。是人总会犯错,最要紧的是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更正。
负荆请罪图片
负荆请罪图片
第二从蔺相如的角度出发。蔺相如明明不怕廉颇的挑衅,可始终避让廉颇,说明他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在廉颇低头后,蔺相如也没有难为廉颇,说明他也是一个不计较的人,处处以国为重。这也教育大家做事情要有大局观,以大局为重,不要把个人的恩怨凌驾在国家的利益上。
第三从国家角度出发。不管是蔺相如还是廉颇,他们都是爱国人士。为了赵国的安危,两人摒弃前嫌合作愉快。国家的安稳需要大家的团结,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在这里不言自喻。
第四从局外人角度出发。其他人不知道蔺相如避让廉颇是为国家着想,大肆鄙夷蔺相如这个相爷。这教育大家做事情不要听风就是雨。负荆请罪的道理其实是做人的一种道理。其他负荆请罪的道理有很多,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负荆请罪主要讲述了赵国将相和的故事。蔺相如几次帮助赵王对抗秦王,被封为相国,官职比老将廉颇还要高。这让廉颇很不满意,一直想要找机会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开始躲着廉颇,被人怀疑他是害怕廉颇。其实蔺相如是为了国家大臣着想,一文一武两位重臣能不闹矛盾还是不要闹矛盾。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心思后自愧不如,亲自登门负荆请罪。